未满十八勿进3000部出租免费出售_已满i8点此i3进入7y7y_禁止l8勿进3000部在线观看

欢迎光临!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陈莉大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工作室>>陈莉名师大语文工作室>>教苑走笔>>论文发表>> 文章
大语文教育观下五年制高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古诗文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8/5/14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3516次

大语文教育观下五年制高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古诗文教学为例

蒋馨怡

内容摘要: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本文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探讨在大语文教育观下,教师如何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去,提出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检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方法。

关键词:大语文观;高职语文;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1]。教育部曾在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提及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强调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各个学段不同级别的认知状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年却从未发生过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它的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为人瞩目。然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今的大众文化却越来越向着娱乐化、庸俗化和自私化的方向发展,这时必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既有利于他们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又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到自己的信仰和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有利于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构建更和谐的社会。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当前,教育部要求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重点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但是一方面由于高职生本身个性鲜明,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学情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偏重知识灌输,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记忆,而没有深入挖掘并宣讲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所以他们虽然能够认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但是缺乏对它的热爱、认同、自信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高职古诗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所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2]。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教师在遵循大语文教育观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现有教材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去。

(一)在教材现有篇目中寻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职业教育的古诗文篇目在教材中本身占比并不高,因此教师的选择也就少了很多,在有限篇目中找到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点便很成为难题。高职学生一见到古诗文,就依赖于各种参考书和互联网资料,而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大多是根据教参,机械性地对古诗文中的难点进行翻译讲解,而没有深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古诗文都能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值得深思的是,每一篇古诗文既然能进入书本教材,那说明它必定是兼顾了文学作品的外在美与内在质。因此,教师要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精心研究每一篇古诗文,将它们按照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进行匹配分类,寻找到有效契合点。

(二)运用古诗文教学方法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结合

1、知人论世,弘扬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这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作品往往反映着作家本人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我们才能掌握好一篇古诗文。清代章学诚也曾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由此可见,知人论世法对于古诗文教学的作用何其重要。

比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了解苏轼不同时期的词风和创作背景,知道苏轼命运多舛,曾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沦落到谪居寂寞的戴罪犯官,虽然内心经历过痛苦和挣扎,但还是矢志不渝。理解了这些,他们也就能从中学习到儒家的济世思想、道家的豁达洒脱精神。又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学生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作者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坚决主张抗金的立场和态度,从中他们就能学习到儒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无论是苏轼、辛弃疾,还是其他诗词人,他们作品中所彰显的那种人格魅力,足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3]。

2.质疑探究,弘扬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质疑而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主动权在学生手中,但是由于高职学生本身学习主动性比较差 ,所以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比如在教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中有“淡酒”这么一个典型的意象,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可以以此为问题,询问学生“淡酒是否就是指的清酒”。通过这样的一种质疑,让学生去思考“淡酒为何意”,从而去挖掘这首词所蕴含的情感。接着教师展示出李清照其他含有“酒”这个意象的词,让学生进行比较差别。要知道,李清照几乎一生都没用离开过酒,因此让学生明白酒对于李清照来说,代表的就是一种愁情意绪。然后,通过学生的自由举例,还有其他那些诗词中也用到了“酒”意象,而这些“酒”意象又是否都代表一种愁绪,让学生去验证心中的疑惑。最终一系列的思考下来,他们就能够明白“酒”意象它在古代诗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作者在运用“酒”意象所要传达的心境,从而把握作者的人生态度。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让他们学会处理自己生活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4]。

3.群文阅读,弘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群文阅读,简单地讲,就是将选择出来的一系列文章,以特定的主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得出自己的阅读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局部,而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选择较为浅显的文章,不能完全让学生自己随便将古诗文整合起来,而要做学生的指导。比如辛弃疾作为一名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诗人,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一系列古诗词都能证明出一点。可能刚开始学生并不能觉察出一点,那就需要教师将辛弃疾的代表性诗词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我阅读的方式得出这一结论。群文阅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这也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所在。这样就能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5]。

四、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1、社会层面

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简单的激趣法并不足够让他们有动力去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必须提升学生的内在认识。学校和教师乃至家庭、社会都应该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营造这样的一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让学生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这两年央视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等节目,就让很多人感觉到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他们开始注意到古诗词的美,注意到书的魅力,乃至他们想要回归根本,去读一首诗词,去品一篇文章。社会需要多多组织这样的文化活动,将枯燥的古诗文用有趣的形式包裹起来,潜移默化地充盈人的精神世界。

2、学校层面

虽然已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但是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仍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且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点建设[6]。像南京,是文化古都,可以就南京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并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向学生弘扬。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引导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教师层面

重中之重就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在很多教师本身就比较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古诗文教学也是重灌输轻探究,无形之间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程度。例如,教师在教授荀况的《劝学》时,仅仅满足于字词句的解释以及全文的背诵,却不深究其中蕴含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造成学生只是很浅显地知道这篇文言文的翻译,而没有掌握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深意,也就直接造成了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教师应当切实提高自己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思考并实践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五、检验古诗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方法

有人认为“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无用功”,意思就是即使开展了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一切的努力都成为了一种徒劳。就像《中国诗词大会》,可能很多人当时看完觉得很有感触,发现了古诗词的魅力,燃起了一瞬间或者一段时间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但是随着这档节目的播完,热情也越来越少,最终消失不见,几乎再也不会再去看任何有关于古诗词的书了,哪怕仍有所涉猎,但也仅仅是看看,浮于表面,而不会想去深挖其中的深意,更不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受益了。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高职学生的好奇心本身很重,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较为简单,但想要他们完完全全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就比较难了。那么,教师该如何检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呢?

1、组织多种古诗文比赛,隆重颁奖

这一点是对于学生来说的。比如,学校可以举办“诵读古诗文比赛”,现在每个班级进行选拔赛,然后优胜者之间进行预赛、决赛,分为一、二、三等奖,这样就不仅能做到全校学生都参与其中,还能检验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又比如,学校可以举办“经典古诗文展演活动”,让每个班级出一个节目,从古诗文篇目中选择并组织编排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节目,邀请师生和家长来观摩,根据现场投票票数也分为一、二、三等奖,这种有趣的展演能够让学生提起积极性去钻研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能让教师检验出他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

2、结合古诗文内容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讲堂活动

要检验古诗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情况,除了要针对学生组织比赛,还要针对教师开展大讲堂活动,以便检验教师是否也有在提升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讲学内容除了教材中现有古诗文篇目,还要根据需求,结合课外的古诗文辅助讲解,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样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源源不断地学习到“诗前幕后故事”和“文坛轶事”,并能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把经典词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仍旧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效果,因此未来,教师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长期的一项战略任务,努力完善评价和督导机制,切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参考文献

[1][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C].教社科[2014]3号

[2]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谈我的“大语文教育馆”[A].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

[6]吴昭洪.区域整体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6,(04).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 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 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翁牛特旗| 松江区| 富川| 墨脱县| 桃园市| 株洲县| 隆安县| 葫芦岛市| 本溪市| 伽师县|